一份共同富裕的答卷
一份共同富裕的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事實上,共同富裕也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花園村,無論是邵欽祥先人一步致富后帶領原花園村民一起發展,還是原花園村合并周邊18個村后實現兩次“1村+9村”共同進步,都在書寫著“先富幫后富模式,走共同富裕之路”。
“我是富了,全家搬到美國住都可以,但又有什么意思呢?什么時候全村的農民都能達到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呢?如果個人的財富能幫助改變農村的面貌,那才真是物有所值!”這就是邵欽祥共同富裕的財富觀,他對財富的態度、對富裕的追求,來自內心與農民割不斷的聯系。正是這種休戚與共的關系,成為他在農村基層做群眾工作的利器。
2004年10月,花園村合并了周邊9個行政村,一開始,許多原花園村人想不通,他們算了一筆賬:并村后,村民人均收入從36000多元一下子降到了16000多元,加上各村發展不平衡,很多還是困難村,貧富差距大,矛盾糾紛多,宗族勢力嚴重,花園發展會背上沉重包袱。新并入花園村的村民也滿腹疑慮:并村后,福利待遇會統一嗎?自己會不會成為“二等村民”?村莊建設會像花園一樣嗎?能過上花園人一樣的幸福生活嗎?
面對村民的種種疑問和猜測,邵欽祥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也感到肩負責任的重大。雖然,并村意味著花園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但新并入的一些村,貧富差距大,矛盾多,糾紛大。怎樣才能建設好這個大花園呢?一些村民對邵欽祥說:“村子大了,開銷大了,矛盾多了,你想過嗎?”有的村民很真誠地關心邵欽祥,對他說:“一個企業就夠你忙了,現在再管一個幾千人的大村,你要累垮的。”
但是既然并了,大家就都是一家人了,邵欽祥決心再大干一場。并村后,他把主要的經歷都放在了花園新農村建設上,并向村民承諾:實現“一年小變樣,三年大變樣、五年奔小康,十年大發展”的目標。與此同時,邵欽祥還提出了“一分五統”的理念:“一分”即村企分開,無論是花園集團還是其它個體私營企業,均按產權歸屬獨立自主經營。“五統”即財務統一管理、干部統一使用、勞動力在同等條件下統一安排、福利統一政策發放、村莊建設統一規劃實施。
與此同時,花園村兩委還按照村莊總體規劃,將全村劃分為村民平安居住區、高效生態農業區、第三產業服務區、高科技工業園區,并將原十個行政村改為十個小區。此外,邵欽祥還以農房改造為花園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整體搬遷4個村,整體拆建4個村,舊村改造2個村。2004年以來,全村共拆建農戶1700多戶、拆除民房5000多間,面積52萬多平方米,安排新建房屋4000多間,節約土地700多畝。經過幾年的努力,一個全新的花園村呈現在世人面前……
2017年3月,東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又將周邊的環龍、柳塘、渼陂下等9個村并入花園村,希望通過“強村帶弱村 先富帶后富”的方式,做大花園模式,做強花園典型,讓花園村向“世界名村”和“世界強村”邁進。有了第一次并村的經驗以及老百姓得到的實實在在福利,第二次并村也迅速實現了“六個融合”,即思想融合、班子融合、管理融合、資產融合、制度融合、目標融合,治危拆違、舊村改造中、五水共治等一系列工作進展順利,大刀闊斧地實施著新一輪的新農村建設,實現了“一年大變樣 三年全變樣”。可以說,經過整整40年的努力,花園村的共同富裕答卷被整齊寫滿。
如今,花園村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有上市公司1家,已完成股份制改造企業4家,擁有全球最大的維生素D3、世界最大的寬幅銅板帶、全國領先的新型墻體材料、填補浙江空白的高性能銅箔、全省領先的智能化全自動新型建材以及軍工等生產企業;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紅木家具專業市場和全國最大的紅木原木交易市場;建成了全國農村最大的等級醫院、綜合商場,國際學校、摩天輪等。
窮則思變固然可喜,富而不忘本才真可貴。在中國,比邵欽祥富裕的企業家其實還有很多,然而,他們并不會像邵欽祥那樣有刻骨銘心的記憶。事實上,在突遭斷電婚宴的當晚,邵欽祥就已經下定決心:要扎根花園,要發展花園。在花園創業40年中,除了花園村,他在其他地方沒有一處私人房產,就連出國留學的女兒女婿也被要求回歸花園,并教導他們這里才是他們的故鄉。(未完待續)